郑州市教育科学课题研究平台欢迎您! 全部课题登录

课题名称:基于线上教学的小学语文高段表现性评价的实践研究

积分标准及内容要求操作手册
5 成员
286 话题
0 回帖
立项
2022-07-11
开题
2022-08-07
2022-09-12前
中期
2022-11-13
2022-12-26前
结题申请
2023-04-12
2023-04-14前
结题
  • 文献学习

    双减”背景下加强形成性评价的实践举措


      “双减”政策提出,原则上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小学三至六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阶段每天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3]。在学习负担减轻的情况下,为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目的,必须加强形成性评价,为此笔者提出以下措施建议。


    2.1 设计多种形式的评价任务
      在标准化公开考试中,倾向于使用大量客观题,题目有唯一的标准答案,无论是在作答还是评分方面都相对客观,比较容易保证考试的信度。客观题非常适合于测量相对低阶的认知能力,比如记忆、理解能力,但对作答范围限制较大,不太适合测量一些高阶的认知能力,如评价能力和创造力。进入21世纪,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人才的发展也面临新的挑战,除学科能力外,创造力、求知欲、思辨能力、抗逆力、适应力、自我调控能力、责任感、合作能力、冲突解决能力、多角度看待问题能力等也非常重要,然而目前的公开考试很难实现对这些能力的考核[8]。
      形成性评价以支持学生的学习为目的,其形式灵活多样,可以弥补总结性或公开考试的不足。在形成性评价中,除使用常见的题型外,还可以设计具有真实情境、开放性的任务,要求学生运用高阶认知能力,综合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来完成。例如:在英语教学中,可以要求学生用英语对某个感兴趣的专题做口头报告;在物理教学中,可以要求学生基于运动物理的知识设计实验回答某个实际问题;在信息技术学科中,可以要求学生通过编程使科技更好地服务于生活的某个具体方面。在这些评价任务中,学生往往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实际地去“做”一项任务,学生的表现往往体现在过程的展示或者生成的产品中,比如做口头报告、做实验、创作网页等。这些任务被称作表现性评价任务。表现性评价任务具有真实的任务情境,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并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给学生提供发挥和创新的空间,有利于测量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有研究发现,表现性评价任务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9]。另外,某些表现性任务由于任务的复杂程度适合小组合作完成,小组成员之间通过任务分工和交流合作协同完成任务,个人的成功依赖于整个小组的成功。小组合作中,小组成员之间成为相互学习的资源,通过思想的交流、思维的激发,促进彼此对新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效果[10]。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开放性任务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教师在设计表现性评价任务的同时,还需要设计用来评价学生表现的评价方案,或者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共同设计评价方案。评价方案包括评价指标和量表,评价指标反映行为表现的质量维度,量表则用来表示行为表现在每个维度上达到的水平,可以用数字或定性的描述来表示。评价方案不仅对教师评价学生的表现或者学生互评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可以作为依据给学生提供精准的反馈。此外,学生在做评价任务的过程中,能够基于评价方案更加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且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根据评价方案进行形成性自评和改进。


    2.2 充分使用评价信息促进学生学习
      形成性评价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形成性评价活动,教学的交互性才得以实现。日常教学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形成性评价活动,比如课堂提问、随堂练习、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等。然而,有时教师并没有充分挖掘、分析和使用评价活动所产生的学情信息,例如在课堂提问中,很多教师倾向于关注教学进度,留给学生很短的思考时间,只邀请几个活跃的同学回答问题或者自问自答,这导致教师并不能够通过提问来了解大多数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因此也不能够对教学作出及时调整。在某种程度上,这一现象反映了教师对学习过程本身的重视不足[4]。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考虑使用“全班反应系统”,比如对一些选答型的题目,可以让学生使用具有不同颜色的ABCD卡片来呈现答案,教师也可以使用随机点名或小组讨论方法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投入到课堂评价活动中。
      教师除基于评价信息调整教学外,还可以提供个性化的反馈以促进学生学习。《总体方案》提出,要探索建立中小学教师教学述评制度,任课教师每学期须对每个学生进行学业述评,述评情况纳入教师考核内容[2]。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只给学生提供定量的分数,还要通过描述性或定性的反馈来帮助学生学习。事实上,有研究发现,如果在评价后只告诉学生总分,这对学生的学习没有任何帮助,甚至有相反的作用[11]。然而即使是评语形式的反馈,其有效性也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研究发现学生经常感到教师的反馈很难理解,缺乏关于如何改进学习的具体建议,或者很难去实施[12]。基于对文献[12-14]的总结,优质反馈实践(包括反馈信息和反馈过程)应具备以下特征:1)反馈信息要具体。包括基于学习目标或评价标准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尤其要提供关于如何改进的建议。2)反馈信息量要适中。结合学习目标或评价标准,给学生最重要或最需要的反馈,反馈要能激发学生的思考,而非代替学生去思考,反馈并非越多越好。3)反馈信息要具有差异性。根据学生的表现来给反馈,有的学生可能只需要一点点拨或提醒,而有的学生可能需要更加具体的指导。4)反馈要及时。在学生还在关心/思考测评问题时给予反馈。对于比较困难、超出学生能力范围的问题,教师应当给予即时的反馈,但对于在学生能力范围内的问题,教师可以提供延迟反馈,且延迟反馈可能更有利于学习的迁移。5)反馈要有交互性。学生对反馈信息的理解和使用可能存在困难,要提供渠道让学生可以澄清反馈或者寻求帮助,比如借助信息技术或安排适当的答疑时间。6)反馈要有助于提高学业动机和学习自主性。反馈要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学生把错误看作学习和进步的机会,对自己的学习进行主动的监督,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反馈对促进学生学习和提高成绩有着显著的作用[13, 15]。在“双减”政策背景下,要减少学生的学习任务量,同时增强学习的质量,完善反馈实践是一个值得参考的做法。然而要做到优质反馈实践的各个方面,其实并不容易,教师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例如对于一些日常练习或作业,教师不能只给学生提供一个量化的分数或者只讲解正确的答案,而是需要分析学生为什么会出错和需要什么样的帮助,并在此基础上提供适当、及时的个性化反馈。现代教育技术为个性化反馈的实施带来了一定的方便,比如很多教学平台都有讨论空间,教师可以在平台上给学生布置任务,学生在平台上提交答案或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可以在讨论区给学生提供反馈,同时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给予反馈。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些基于人工智能的自适应测评和学习系统可以给学生提供自动反馈,如正确与否、错误原因等,并推送相关的学习资料来帮助学生巩固薄弱的知识点[16],而关于优质反馈的特征也为基于人工智能的自动反馈系统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参考。


    2.3 引导学生进行形成性自评
      人们通常认为评价是教师的任务,实际上学生才是评价信息的最终使用者,因此学生在形成性评价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形成性自评既是形成性评价的一个重要策略,也是其基本组成成分[6, 11]。
      学生自评也存在总结性自评和形成性自评2种目的,传统形式的自评如学生自己批改练习卷或给自己的表现打分更倾向于总结性自评,与形成性自评有着本质的区别。形成性自评的目的是要根据评价信息产生可以促进学习的反馈。形成性自评要求学生理解学习目标或评价标准,基于评价信息判断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产生可以减小差距的自我反馈来促进学习。要产生有效的自我反馈,学生需要对自己表现背后的原因进行反思。有学者认为,如果学生不进行有意义的反思,就不太可能对学习进行策略性的自我调整[17]。反思也是我国学者提出的思维型教学的基本要素之一[10]。反思不仅可以让学生总结学习中的经验和教训,还可以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概括,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促进思维的发展。产生自我反馈之后,学生还要确实使用反馈来帮助学习,再好的反馈如果学生不用就失去了意义[6, 18]。因此,笔者把形成性自评定义为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和过程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并产生和使用自我反馈来促进学习的过程。

      由于学生可能缺乏自评的经验和能力,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形成性自评。形成性自评属于形成性评价的一项策略,因此其过程同样围绕3个基本问题:我向哪里去,我当前在哪里,我怎样到达那里。基于相关文献[17-18],本文把形成性自评划分为以下6个步骤,以便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自评:1)理解评价标准。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评价任务测什么,评价标准是什么。2)搜集表现信息。主要包括当前任务表现,对完成任务的过程和感受的监督,以及他人对任务表现的评价和反馈。3)评价表现。学生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找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或与评价标准的差距。4)反思。学生对任务表现背后的原因进行反思,发现是否在某些具体知识或技能方面有需要改进的地方。5)产生反馈。学生基于反思,产生可以提高学习的自我反馈。6)实施反馈。将产生的自我反馈付诸行动。
      在形成性自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比如:题目/任务测什么,评价标准是什么,我的优点和不足在哪里,存在不足的具体原因是什么,如何改进。同时,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将自我反馈付诸于实践,并通过由此获得的进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好的教学应该培养独立自主的学生。虽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反馈,但不可能做到无时无刻对每个学生有求必应,因此培养学生学会形成性自评和自我反馈也是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19]。研究发现,自评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20],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21]。在自主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设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并监督和调整自己的认知、行为和动机以实现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进行形成性自评是一种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式,并对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3 结束语


      在“双减”背景下,要提高学习的“质”,完善形成性评价是一个重要策略。然而,日常教学中所谓的形成性评价很可能变成多次小规模的总结性评价,如香港中小学将平时成绩计入公开考试成绩的做法导致教师为了做到“公平”要求学生做相同作业或进行统一笔试[22],不仅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更大的压力,也很难达到通过形成性评价促进学生学习和全面发展的目的。相反,当教师重视学习过程时,则更加能够关注学生的需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支持,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投入和自主性[23]。因此,为保证形成性评价的效果,教师要建设一个强调学习和进步而非仅仅考试成绩的课堂气氛,允许并鼓励学生从错误中学习和成长。只有这样,才能够通过形成性评价达到以评促学的目的。



您还没有登录,登录后才可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