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教育科学课题研究平台欢迎您! 全部课题登录

课题名称:小学数学课后延时辅导“测-批-辅-练+读”的模式实践探究

积分标准及内容要求操作手册
5 成员
2 话题
0 回帖
立项
2022-07-11
开题
2022-09-07
2022-09-12前
中期
2022-12-19
2022-12-26前
结题申请
2023-04-10
2023-04-14前
结题
  • 小学数学课后延时辅导“测-批-辅-练+读”的模式实践探究

    一、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近年来,学生作业负担过重,家长课后辅导与孩子的矛盾凸显,进而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于此同时,校外培训机构也如雨后春笋般铺天盖地而来,大肆地宣传造成家长焦虑和孩子内倦。因此乱象频发,诸如超前教学、价格虚高、夸大宣传等问题,这些问题也引发社会热议。为减轻学生学业负担,规范校外培训,中办、国办“双减政策”正式出台,目的就是为了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同学们的作业以及校外培训的负担。本学期是中小学全面落实“双减”有关部署要求的第一个阶段,课后延时服务也随之大范围铺开。课后延时辅导的形式和效果也成为一线的数学教师重点思考和探究的问题,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以下问题:

    1.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后延时辅导形式多样,效果不一,存在较多的问题,学生的反应也区别很大。

    2.一线教师对于课后辅导不能科学设计,凭感觉进行,受平时习惯影响较大,不能照顾到更多的孩子,而不同层次的同学需要不同的发展。

    3.我们学校目前缺少一个更行之有效的课后延时辅导模式,对一线教师的辅导行为进行指导。

    基于以上的现状和问题,我们数学教研组进行小学数学课后延时辅导模式的实践研究,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初步形成了“测-批-辅-练+读”的辅导+提升的模式,在探究的过程中,我们获得了一定的经验,也还有很多的不足,在学校的支持下,我们决定进行更为深入,更细致,更有推广价值的课后延时辅导模式

    二、概念界定

    本课题的核心概念是:延时服务,辅导,模式。

    概念界定如下:

    延时服务是指“托管+拓展”和“5+2”模式。即学校5天都要开展课后服务,每天开展至少两小时。也就是说,在正常教学时间结束后,教师无偿多上两个小时的班,陪伴、帮助继续留校的学生们在完成当天的作业任务的基础上进行拓展。

    辅导是指帮助和指导。即帮助学困生顺利完成当天学习任务,同时指导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拓展和提高。

    模式是指教师辅导学生学习和提高的一种一般、普适的方式,具有较高的推广性和应用性。

    课后延时辅导模式:是指学生在放学后的两个小时里,继续在学校完成当天作业,而老师无偿的对其进行辅导服务,依照一定的程序,进行高效的辅导的一般形式。

    三、文献综述

    关于孩子们放学以后的看护和管理,以及他们的学习和成长,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已经在多个国家引起过重视。

    日本在政府主导下开设了20000多个“儿童俱乐部”和“课后儿童教室”。针对低龄的儿童侧重保育护理,针对大龄的具有自主管理能力的儿童,则为他们提供固定的生活及娱乐场地,同时还提供有“课后教室”为儿童提供学习、艺术、体育等辅导服务。

    英国也为少年儿童设置了课外服务,他们从儿童自我需求着手,自主选择上学前开放的早餐俱乐部,或者放学后去开放的课后小组,或者游戏俱乐部。

    美国也有学龄儿童看护以及课后服务项目,给学生提供阅读的课后辅导、艺术素养的课后服务、计算机编程的课程辅导、等形式多样的服务项目。

    因此课后延时服务在国际上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我国也不是第一次出现,但是像现在这样大面积铺开的还是首次。

    “双减”是中国国情下的产物。据我们了解,“双减”工作的总体目标分为两个方面。在校外方面,使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全面规范,学科类校外培训各种乱象基本消除,校外培训热度逐步降温减轻家长朋友们经济压力和焦虑状态。在校内方面,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作业布置更加科学合理,学校课后服务基本满足学生需要。如何在减轻孩子学习压力的情况下又能保证学习成绩不下降是我们每一个教师需要首先考虑的问题。

    随着“双减”政策的全面铺开,作业辅导的任务也自然而然的由家长转移到学校、一线老师的身上。小学生,尤其是小学数学学科,更是离不开老师的帮助和引导。孩子们的程度参差不齐,也不容忽视,在他们完成基本辅导的同时,也要给他们自我提升和发展的空间。

    通过查阅和分析文献资料,我们了解到:

    1.国外关于课后延时服务品类繁多,形式多样,却与我们的现实状况不符,可以借鉴,不能照搬。

    2.课后延时服务已经落地,部分老师还不能得心应手的开展服务,出现茫然、倦怠、低效等现状。

    因此,我们有必要积极开展课后延时服务的研究,我们数学教研组进行小学数学课后延时辅导模式的实践研究,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初步形成了“测-批-辅-练+读”的辅导+提升的模式,在探究的过程中,我们获得了一定的经验,也还有很多的不足,在学校的支持下,我们决定进行更为深入,更细致,更有推广价值的课后延时辅导模式。最终确定我们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四、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标:

    在双减政策的贯彻执行下,我们期盼减负不减质,让孩子们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轻松愉悦的状态下,完成课后作业,增强对自己学习能力的自信,进而提高学习成绩。所以我们的研究目标是:

    1.通过对小学数学一线教师的习惯辅导模式现状的调查,了解他们的普遍辅导模式,分析其优点及存在问题。

    2.通过对各种课后延时辅导模式方式的对比、尝试和修正,形成“双减”政策背景下更适合为每一个孩子服务的课后辅导模式。

    3.研究出来的小学数学课后延时辅导模式的逐步实践,形成一个切实可操作的,有效的课后辅导模式,能真正有针对性地惠及小学阶段各个年级段的学生,让他们在学校的时间里都能快乐的学习数学和提升自我!

    (二)主要内容:

    1.调查小学数学一线教师的习惯辅导模式现状,分析其优点及存在问题。

    2.探究出课后延时辅导“测-批-辅-练+读”的模式具体可行操作流程,并进行实践,及时总结经验、修正不足。

    3.了解自己学生的学习能力、完成作业的一般速度,近期的学习情况。在分层次的作业中,完成检测、评价和个别辅导。并借助这个辅导模式,将数学阅读逐步引入延时辅导中。

    在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所有的研究内容,都希望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照顾到更多的孩子,让我们的辅导提质增效,让每一个孩子每一天的数学学习都有所得,为孩子的学习计长远。

    五、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它是学习理论、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其中信息资料主要来源于教育理论书籍、报刊杂志以及网络下载的相关资料等。通过对资料信息的分析与研究,使我们的课后延时辅导“测-批-辅-练+读”的模式探究课题研究更具有价值性、可行性及关键概念界定与理解,并制定研究目标与实施方案等目的。

    2.调查研究法:

    主要调查双减背景下,延时服务开展以来,本校在该课题研究之初,课后延时辅导的普遍模式,及一线数学教师的困惑和出现的问题。学生对课后延时服务要求和期待,从而更好的为我们的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事实依据,再对研究之后的状况进行详细跟踪调查。

    3.个案研究法:

        针对不同学段的老师和班级进行试点性调查和研究。要求参与者在研究的过程中,进行及时的反馈,总结有效经验,发现问题等,最终提炼出共性的结论来。

    4.行动研究法:

    即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最终形成一套系统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后延时辅导模式,这是本课题研究的最重要方法。

        5.经验总结法:

    课题组的成员注意整理在研究小学数学课后延时辅导“测-批-辅-练+读”模式实施过程中的典型案例,不断总结经验,及时做好反思记录、不断提升教育智慧,改进试验措施。

    课题创新点及研究价值

    “双减”的大背景下,研究出小学数学课后延时辅导模式,形成一个切实可操作的,有效的课后辅导模式,能真正有针对性地惠及小学阶段各个年级段的学生,让他们在学校的时间里都能快乐的学习数学和提升自我!所以我们课题组研究的创新点是在分层次的作业中,完成检测、评价和个别辅导。并借助这个辅导模式,将数学阅读逐步引入延时辅导中。

    我们所有的研究内容,都希望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照顾到更多的孩子,让我们的辅导提质增效,让每一个孩子每一天的数学学习都有所得,并为孩子的学习计长远。

    、课题研究条件及保障

    (一)研究条件

    课题主持人:张金玲,42岁,专业小学数学,小学一级教师,曾主持一个省级课题,顺利结项。主持一个市级课题顺利结项。参与省级课题两个顺利结项,研究成果获省级二等奖。参与市级课题两个,顺利结项。

    课题组成员:

    张丽敏,44岁,专业小学数学,中小学一级教师,曾参与县级课题《道德课堂背景下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验和研究》,并获三等奖。

     利,36岁,专业小学数学,中小学二级教师,曾多次获得校级优秀教师。

    刘洋萍,34岁,专业小学数学,中小学二级教师,省级骨干教师。

    康可可,30岁,专业小学数学,中小学二级教师,曾多次获得校级优秀教师。

    (二)研究保障

    1.组织保障:学校领导重视,辅助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并开放阅览室。

    2.物资保障:学校为课题组的各项研究活动提供必要的场地和技术支持。

    3.时间保障:本课题研究历时1年,几个主要负责人会以各自所在的年级为基础,结合本班学生情况进行实践探究。

    4.人员保障:课题负责人张金玲多次参与主持省、市级课题,学校教导主任,在课题上有足够的优势进行研究,课题组其他成员也能够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工作。

    八、课题组成员及其分工

    张金玲:负责课题的全面工作,基于初步设想,建立课题组,设计课题研究方案,汇总、整理资料,完成申报。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及计划,课题组成员进行责任分工。对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知识的培训学习,协调学校专业领导培训,整理学习资料,供成员查阅、学习。组织成员定期进行研讨活动,总结经验,反思不足,统筹安排下一步活动计划和方案。

    张丽敏,杨 利:参与到各项前期活动中,献言献策,积极探究,依据需要制作调查问卷,和座谈会问题卡,收集、分析数据,明确现状问题,指导下一步的实践研究。调查本县城及周边学校课后延时辅导模式现状,并写出调查报告,共团队成员研究,分析利弊,取长补短。

    刘洋萍,康可可:参加课题的研究与实施,对优秀课后延时辅导模式进行学习,研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进行课后延时辅导“测-批-辅-练+读”模式实践探究。运用不断完善的研究成果指导本校课后延时辅导“测-批-辅-练+读”模式。积累素材,并写出阶段性小结。收集整理团队的相关研究成果资料,及时分类整理并存档。

    九、课题研究计划

    (一)初期探究阶段(2022年8月--2022年9月)

    1.对先进课后延时辅导模式进行学习,研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各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进行课后延时辅导“测-批-辅-练+读”模式研究,结合实践经验不断修改,完善。

    2.运用不断完善、成熟的研究成果指导本校课后延时辅导“测-批-辅-练+读”模式,使其更具有效性,针对性。

    3.积累素材,并写出阶段性小结。

    (二)推进阶段(2022年9月--2022年11月)

    1.按课题实施方案,在教研组内开展策略研究,并有计划有步骤在课堂中开展实践研究,从而为课题研究获得第一手材料。

    2.发现研究中的问题,有针对地制定下阶段课题研究规划。

    (三)反思阶段(2022年12月——2023年1月)

    1.根据实际课后延时辅导案例分析和策略研究,撰写经验反思、案例等书面材料,结合我县实际以及调查问卷中反应的问题,探索出有效的、可操作的课后延时辅导策略。整理材料,完成阶段研究报告,课题组成员研讨、总结。

    2.推广模式,完成阶段性报告。

    (四)总结阶段(2023年2月--2023年3月)

    1.在这一环节中,课题组成员将对前期所有过程性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归纳、总结,完善课题研究。最后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撰写研究报告。

    2.申请结题验收和研究成果的鉴定。

    十、预期成果

    (一)有形成果

    1.实践报告。

    2.优秀辅导案例。

    3.各类活动影像资料。

    (二)无形成果

    1.教师重视课后延时辅导,并能以学生为主体进行针对性的课后延时辅导。

    2.学生形成课后延时服务可以提高自己对当天知识掌握运用的意识,并会利用此模式做到当天知识当天清,同时可以拓展自身能力。



您还没有登录,登录后才可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