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教育科学课题研究平台欢迎您! 全部课题登录

课题名称:高中英语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培养思维品质策略研究

积分标准及内容要求操作手册
5 成员
91 话题
278 回帖
立项
2019-05-20
开题
2019-09-13
2019-09-15前
中期
2019-12-23
2019-12-30前
结题申请
2020-05-12
2020-05-16前
结题
  • 中期报告之思维导图辅助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例谈

    高中英语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培养思维品质策略研究 -中期报告

    一、课题前期前期开展综述

    1、资料收集(20193—5月)

    成立思维导图课题组,本课题组成员召开开题准备会,学习相关理论,制定研究方案,进行课题研究分工,积极查阅相关资料,并将资料汇总填写课题论证报告如期完成本阶段的研究工作。

    2、调查研究(20196-8月)

    课题组成员观察、调查、阅读分析数据,收集整理资料,形成阶段性研究成果(一)

    3、制定计划(2019年月-11月)

    本课题组成员以英语核心素养作为基础、运用思维导图培养思维品质作为背景,以调查分析为出发点,指导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运用思维导图在课堂上学习用什么方式做、做到什么程度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接下来的教学实践中为学生提供可参照的依据。

    4、集体研讨(201911-20201月)

    本课题组成员进行集体研讨,围绕思维导图辅助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明确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制定以提升核心素养为目的,体现英语学科特点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依据标准,进一步开展英语阅读课堂上运用思维导图培养思维品质的研究

    二、课题阶段性成果

    阶段性成果一:

    思维导图辅助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例谈 ----以认知主义理论为视角

    1、问题的提出

    近些年,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内容不断扩大,教学要求也不断提高。尤其是高中英语教学词汇量大、语法多、阅读语篇也较难,同时高中教学时间紧,一方面,课文容量大、篇幅长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一方面,学生面对长篇大论的课文望而生畏,不求甚解;另一方面,传统的阅读教学采用语言分析教学法,把语言当作语法、词汇和句型的简单集合,从句子结构到词语用法都要逐句讲解,却无视语篇分析、无视阅读思维训练、无视阅读策略的培养,尽管教师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生仍然普遍存在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弱的现象因此提高课堂效率,改变教学方法,改变学生的思维模式,转变其学习方法是高中教学的迫切任务。

    根据认知主义的基本理论,FaerchKasper等人认为,学习者的外语知识可分为两种类型: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前者指内容知识”,由内化的外语规则和记熟的语言板块构成,后者指方法知识”, 由学习者用来处理外语语料而采用的各种策略和程序组成。在认知主义的视角下,阅读可看作是一种信息加工的过程,因此解码组块对信息加工至关重要。那么如何解码和组块,思维导图似乎是一件利器,因为借助思维导图进行阅读教学可以利用视觉信息将文本内容分解成易于理解和记忆的组块”, 协助学生解构阅读过程中错综复杂的内容和内在关联,完成自上而下地对文章的字、词、句进行解码,帮助学习者系统地,有条理地思考学习材料, 逐步理解整个语篇的意思,并结合已有的背景知识,自上而下地预测内容,并以图形的方式记录下其思维过程,从而挖掘学习者的程序性知识, 促进学生两种类型的知识协调发展, 同时也为广大教师优化和提高阅读教学和阅读指导的质效提供借鉴。

      2、何为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又称心智图,它是一种用观点和图片,从中心概念发散出的以纲要形式显示大脑思维活动的地图,遵循这张导图, 可以让人在思考、记忆、分析时充分发掘潜能,激发灵感与想象。其提出的基本前提是认为大脑进行思考的语言是图形和联想,是人类思维的自然功能。根据思维导图学说,每一种进入大脑的资料,无论是感觉、记忆还是想法,包括文字、数字、颜色、气味、节奏等,都可以成为一个中心主题,并由这些中心主题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分支,每一分支代表与中心主题联结的一个次主题,而每一个次主题又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主题,再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分支。因此从创作方法上看,它主要是从一个中心词开始,随着思维的不断深入,联想出一系列相关的事物,然后形成一个有序的图式

      从思维导图的结构及图形可以看出它有四个基本的特征:(1)注意的焦点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图形上; (2)主题的主干作为分支从中央向四周放射;(3)分支由一个关键的图形或者写在产生联想的线条上面的关键词构成,比较不重要的话题也以分支形式表现出来,附在较高层次的分支上; (4)各分支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因此思维导图在表现形式上是树状结构的。有了这些基本特征,思维导图就可以将左脑的逻辑、顺序、文字、条理以及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和空间等多种因素调动起来一起参与思维和记忆,逐步建立起一个有序的发散性思维网络图。思维导图呈现的是一个思维过程,是放射性思维的表达方式:把传统的单向、显性思维变成多维发散的思维模式。托尼巴赞认为学习者能够借助思维导图提高发散思维的能力,理清思维的脉络,并可以通过图式回顾整个思维过程。

    3、思维导图辅助阅读教学的应用例谈

    认知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是信息加工主体,是使用各种策略贮存和提取知识的信息处理器。学习者是在已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在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下,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英语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就是对语言知识的意义建构。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强调了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及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在教学活动设计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认知结构为起点、以学生自主建构良好的认知结构为终点。因而,支架式教学是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一个常用策略,所谓支架式教学就是教师为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和内化提供一种认知图式或概念框架,优化教学内容的结构特点,以使学习者发现知识的意义。在外语教学中,如何运用支架式策略有效地促进学习者将所学的知识转变成自己的内部表达,思维导图满足了这一需要:在阅读教学中把预读、略读、跳读、细读等相关活动按其特点和目的穿插到思维导图不同层级的分支图形中,使学习者看到主题与段落、大意与细节,表达与情感,词句与语境之间的关系,并能够从彼此联系中同化,吸收当前新知识的固着点,从而促进新知识与现有知识结构的整合过程,实现新知识的内化和意义建构。本文以人教版必修四10Unit 2  Working the land的阅读课文为例,讨论用思维导图辅助阅读教学的具体操作。

    1.读前(Pre-reading)

      (1) 学习目标展示

    课前展示学习目标,对学生有指导作用。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目标,了解学习本节课的大概内容,学习的主要任务和要求,从而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成学生的学习目标。

    (2)导入

    引导学生欣赏一首英文诗歌、观察课文中的图画、标题等, 让学生预测文章内容, 并联想自己了解哪些相关内容。以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实现自上而下阅读模式”(Top down model)提供必要条件, 同时促成有意义的学习。将学生按性别分成两大组,以主动发言的次数和正确率作为小组加分的标准。然后,根据学生对课文的预测在黑板中央写下Farming,并询问学生How to grow rice? Do you know the procedures of growing it ? Can you explain each procedure in detail ?在小组加分的机制下刺激学生举手发言。老师根据学生发言的内容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标在以Farming为中心的思维导图上,并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比如:学生提到了种植水稻的步骤,老师就顺势问学生具体描述一下步骤。这对于部分学生而言是比较熟悉的话题,所以很容易引发他们的不同意见。经过几分钟的讨论,黑板上就出现了思维导图的雏形。

      根据这个图形,学生的大脑已经完全被激活, 开始关注他们不是很感兴趣的种植背后的故事。这时,笔者再让学生猜测作为农业大国的我们是如何做到以如此少的耕地面积养活如此大的人口,学生就会有很多想法,并且不由自主地对课文内容产生了好奇心。然后,再让学生进行课文阅读理解, 学生的关注程度就大不相同了,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也相应加深了。

    2. 读中(While-reading)  

    (1)略读

      让学生快速浏览文章, 特别是文章的首段、尾段、每段的首句、尾句, 试图了解整篇文章的大意。教师通过提问, 了解学生对于文章大意的把握情况, 同时教师展示思维导图的框架,在第二层级的分支中只给出文章结构的提示语(View 并显示第一层级的关键词,即文章的主题Point细节支撑Supporting Detail总结Conclusion)。要求学生找出文章的论点,检测培养学生快速浏览全文、把握文章大意的能力。

    (2)速读

      让学生快读全文, 了解段落大意和文章的篇章结构。教师通过提问, 了解学生对论点、论据和结论的区分和掌握情况, 同时教师展示思维导图的第三层提示词: 总结部分的中心句和分论句,并让学生找出并提起关键词归到思维导图的第四层分支中。

    (3)细读     

      精读课文, 了解论据部分的主要事实和细节, 可以让学生划下细节中的每一句的关键词或线索词。然后抽出来放到思维导图中合适的位置中,完成思维导图的剩余部分或自行扩充和完善思维导图, 从而了解学生对于主要事实和细节的掌握情况,促使学生从字里行间把握每部分的主要事实和细节, 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 培养学生独立、主动获取主要信息、归纳信息的能力。

    3.读后(Post-reading)    

    (1)复述

      引导学生根据思维导图提供的信息,按照不同层级的信息, 有条理地复述课文。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促使其内化所提取的信息, 完成并强化自己的知识建构。复述可以采取分层教学的形式,先让基础稍差的学生根据完整的思维导图来复述课文,然后逐层收起分支,挑选优秀学生进行复述,如有困难,则可展开思维导图中的相应分支给予提示,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2)作业:绘制思维导图

      要求学生预习下节课要学习的阅读课文,根据文章的篇章结构和关键词,也可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用本课所学的思维导图知识绘制一幅和该课文相对应的新的思维导图,下次上课的时候让不同阅读水平的学生展示并讲解自己的思维导图。这个过程既可以让展示的学生监控自己的理解过程,也可让听的学生多角度理解文本,并让教师了解学生的阅读思维过程,掌握每个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程度,从而对学生阅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指导,使不同层次学生的阅读能力都能得到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及困惑

    1. 教师理论不足,教科研能力有待提高。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感觉到我们对于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与解读还不够透彻,这会影响到我们对于教学的把握。我们还需要不断加强教学理论的学习,并且注重经验的积累与总结,不断提高教学科研能力。

    2. 课题研究时间有限,改进教学后的学生评价不易显现。由于对学生核心素养和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本次课题研究的时限内,我们能去对成果进行评价的依据不够充足。

    四、 改进措施及下阶段计划

    1.将学生在理解知识中存在的困惑和疑难记录下来,及时进行处理,从而搜集教学中的典型案例。尤其是一二年级,刚开始我们高估了学生的能力,对学生要求过高,在刚开始思维导图的介绍和构建中遇到了不少的困难,走了不少弯路,学生的自信心没有充分建立。思维导图引入的初期,尤其是高一年级学生,教师要发挥更大的指导和鼓励作用。给学生充足的构建思维导图的时间和彼此相互交流的时间,思维导图的构建尤其是在初期需要团队的智慧。另外,必须多给学生鼓励,帮助学生建立信心并且要坚持下去。此外,我们需要多鼓励学生在理清思路的前提下,多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作性思维,创作出便于理解的、形式多种多样的思维导图。

    2.在实验课题研究中引导学生积极思索产生的一系列新问题,力争克服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其实人们无论是讲话还是写文章, 无论是描述事物、还是阐述观点, 都有一定的逻辑顺序, 英语文章的这种逻辑顺序则更为明显。那么如何将思维导图应用于英语文章阅读, 能促使学生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整合新旧知识,建构知识网络, 浓缩知识结构, 从而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就成了我们需要花大量时间研究的重点除此之外, 如何做到根据不同文体的结构特点, 通过构建文章的结构图式把语言分析教学和语篇分析教学有效结合起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分析语篇的中心思想、逻辑结构、文体风格、写作技巧、写作特点、社会和文化背景及修辞运用以及划分段落、总结段落大意等一系列的认知技能显得特别重要,以及如何通过思维导图最终促使学生由宏观到微观、从表层到深层逐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从而达到适合不同学生的不同特长和兴趣的目的,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使不同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在高课堂上都得到充分的提升。而与此同时,通过思维导图培养思维品质以最终实现课程标准提倡的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

    3. 定期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对课题进展情况进行总结,找出问题并进行改进,在英语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以提升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为目的,使英语教学不断地得到改进,最后以研究报告的形式进行结题报告。



您还没有登录,登录后才可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