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教育科学课题研究平台欢迎您! 全部课题登录

课题名称: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语文“一课一得”教学实践研究

积分标准及内容要求操作手册
5 成员
100 话题
131 回帖
立项
2019-05-20
开题
2019-06-11
2019-09-15前
中期
2019-12-18
2019-12-30前
结题申请
2020-05-02
2020-05-16前
结题
  • 语文考的都没讲,讲的都没考?

    613号上午郑州市语文期末考试结束了,监考完来到办公室,迫不及待地吐槽了一下出题人:题真难啊,问题设置拐弯抹角,八年级出课外古诗鉴赏,七年级出课后古诗鉴赏,……总之是学的不考,考的没学,觉得这个出题人实在是太贪心:时间短、题量大、难度高、分少字多、分少点多,对我们一线教学实在是极大的挑战。想起前几天,高考语文结束,也引来全民吐槽,引发热烈讨论,150分的语文试卷阅读和写作竟然占了130,就算是基础知识也是放在阅读中完成……

    可是吐槽只能发现问题,不能解决问题啊。改完试卷后,自己不禁静下心来思考,高考是教育的指挥棒,初中的教学一脉相承,语文教研员这样出题也真是良苦用心,我们是该适时的调整教学的方向和方式了。

    回想起这些年初中语文期末试题,2011年语文期末现代文阅读篇目有一篇还来自于课本,一篇来自于课外,七八年级根本不考古诗鉴赏。

    后来郑州上任了现在的教研员,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七年级语文作文从40分降为30,这10分分配给第一大题的“积累与运用”,意在提倡七年级要打好基础;

    接着七年级的文言文阅读由课内单篇阅读转变为课内外对比阅读,要求知识的拓展迁移;

    后来七年级现代文阅读也变了,由原来两篇记叙文阅读变为三篇现代文阅读,三篇阅读量大大提升的同时,文本也更多样化,三篇包含2篇记叙文阅读和1篇实用类文本阅读,尽管题目设置里多了些选择题,但对于刚刚升上初中的学生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试行了两年后现代文阅读把实用类文本阅读删掉了。

    七年级古诗文阅读由不考到考课内,今年在考试说明里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考察了课后古诗的鉴赏,八年级的古诗鉴赏也由课内古诗鉴赏到课后古诗鉴赏变为了现在的课后古诗与课外古诗的对比阅读(脑补当时考场上的学生欲哭无泪的

    画面)。意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更加注重平时的积累和方法的学习以及知识的迁移。

    面对这些变化我们该怎么做?

    首先,要从课内到课外。

    这位教研员是优秀的高中语文教师出身,思维具有极强的前瞻性,升入高中的学生应该具备怎样的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是她出题的出发点。显然她认为应该注重语文的外延,学生不能只拘泥于课堂,七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容量不断增大,难度不断提高,更加注重课内与课外的知识联系,方法的拓展迁移,阅读速度和质量的提升。给我们语文教学带来挑战的同时,更给告诉了我们语文的源头活水。

    其次,要从题海到书海。

    理科学科可能刷题更有效,强调熟练度和精确性,而语文学科更注重积累,强调思维。

    部编版语文教材“三位一体”的体系帮助我们建立了很好的阅读体系,现在提倡的“群文阅读”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阅读方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也告诉我们不仅要读书,还要注重读书的质量,注重思维的建构和提升。

    最后,要从功利到超脱。

    我们所说的“考的都没讲,讲的都没考”其实还是因为教学内容的点状碎片化,点对点地学,点对点地教,把考试知识点整出来一背完事。这些以前功利性学习的套路方法现在已经不管用了,阅读和写作的比例要求越来越高。“无用”之书,才能成“有用”之人。急功近利的考前知识点背诵早已不能适应现在的考试需求,真正地进入语文,沉浸式学习,平时素养的日积月累才能换得来日方长。



您还没有登录,登录后才可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