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教学:怎么跨 怎么教》读书感悟
关键词:理论框架 · 生活化主题 · 教师协作
核心启发: 1. 打破学科壁垒的逻辑: 作者提出“学科融合不是拼盘,而是化学反应”,强调跨学科教学应以真实问题为锚点,而非简单叠加知识点。例如,书中以“社区噪音治理”为例,通过数学(分贝测量)、物理(声波原理)、道德与法治(居民公约制定)的有机融合,让我意识到生活元素的挖掘需要围绕“问题链”展开,而非机械组合学科内容。 2. 生活化主题的筛选标准: 书中提出的“三贴近”原则(贴近学生经验、贴近社会热点、贴近学科核心)为我的课题提供了明确方向。例如,在设计“家庭水电费分析”项目时,需优先选择与学生日常生活直接相关且能自然嵌入多学科知识的主题,避免强行嫁接。 3. 教师协作的破局之道: 作者强调“跨学科备课不是单打独斗”,建议通过“学科交叉工作坊”建立教师共同体。这让我反思如何联合数学、科学、语文教师共同开发课例,例如以“校园植物地图”为主题,数学教师负责测量统计,科学教师指导植物分类,语文教师设计观察日记。 实践应用: 参考书中“主题式教学设计模板”,优化《数据中的环保行动》课例,增加“噪音对动物影响”的科学探究环节; 尝试建立“跨学科备课资源库”,按生活主题分类整合各学科知识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