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教育科学课题研究平台欢迎您! 全部课题登录

课题名称:初中研学旅行课程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

积分标准及内容要求操作手册
5 成员
1 话题
0 回帖
立项
2020-07-13
开题
2020-09-28前
中期
2020-12-30
2020-12-30前
结题申请
2021-04-26前
结题
  • 《初中研学旅行课程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中期报告

                                               《初中研学旅行课程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中期报告

    课题负责人:梁红玉

    所在单位:  郑州市第二外国语中学

    课题组成员:马草原  王姣  吉荣荣   

    一、 课题概述

    2016年教育部等11个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该文件明确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意见》指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

    近些年中小学研学旅行盛行,本人作为我校研学旅行的策划者,依据文件精神,先后成功组织策划了两次研学旅行。同时在实践过程中也出现游、学分离、弱化家国意识、缺乏成效认知等一些问题,亟待思考解决。

    本课题围绕初中开展研学旅行的案例(以上街区为例),研讨相关理论知识,探究开展研学旅行的形式,梳理利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研学路线和实施方案。在理论的基础上开展研学旅行实践活动,总结适合初中生开展研学旅行的指导策略。

    二、课题前期开展的主要研究工作

    (一)课题研究目标

    1.成果目标

    1)调查周边资源,开发和挖掘郑州市上街区本土研学资源,设定不同主题的研学基地、研学路线。

    2)根据研学资源和学情,借鉴先进理念和策略,设计、实施、验证,形成适合我区学情的研学课程实施方案。

    3)通过对研学课程的探索与研究,形成一套适合我校学生的研学课程体系,便于在更大范围内长期推广实行。

    2.学生发展目标

    研学活动中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和多样式调查方法,培养学生勇于探究、乐学善学、问题解决、责任担当的学科核心素养,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增强自我价值的认同感,获得全面发展。

    (二)课题组成员分工情况

    课题负责人:梁红玉,主要职责:完成课题立项申请报告、课题实施方案的设计,全面负责本课题的研究进程,总结整理本课题的研究成果。设计研学路线,撰写方案,承担课题研究的资料收集、汇编、评价由马草原老师负责;收集课题研究资料,指导学生制作研学手册,构建评价体系由王姣老师负责;撰写方案,承担收集课题研究过程的材料和活动设计由吉荣荣老师负责。以上课题组成员分工合作,按照计划进行,在进行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反思调整,并整理相应成果资料。

    (三)课题研究的前期进程

    1.课题组开题前进行了大量的选题论证工作,针对课堂教学中最困惑的问题,经过反复研讨,最终把课题确定为《初中研学旅行课程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并于2020年6月份完成开题工作。

    2.不间断的理论学习

        1)课题组成员多次集中学习《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对中小学研学课程在国家层面的要求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以“初中生各类课程”、“研学”为关键词,检索了近年来中国期刊、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学术网等资源。通过查阅文献,对研学旅行课程价值、研学旅行管理、研学旅行课程体系有更清晰的了解。更加明确要把研学做成一门符合本区域、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的课程,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实践探索。

    2)不断在各大学术论文的数据库进行学习,如中国知网、郑州教育信息网等学习优秀论文。成员分散学习,不断交流心得体会。

    3.小组定期教研,探讨课题进展并制定相关任务。小组建立了课题小组微信群,实时沟通、交流、解惑 ;每次教研保存有活动记录。

    4.制定调查问卷,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调查研究 ,得到了调查,为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参考。

    5.对学校分管研学旅行的领导、部分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及学生进行访谈,从学校层面、教师层面、家长层面和学生层面多角度多维度进行访谈交流。

    6. 课题组按照区里的安排,不定时参加课题培训,如期进行开题报告,请教相关专家,听取专家建议,不断进行学习,提高研究水平。

    三、课题前期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问卷调查,了解实情

    为了更好的开展初中研学旅行课程对策研究,我们课题组对初中三个年级分别抽调6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调查数据统计和分析,从调查结果反映出了一些问题:

    1.在研学之旅时,有55人觉得指导老师很重要,占调查人数的近92%,说明在研学前、研学中乃至研学后教师的全程参与和指导很有必要。

    2.100%的学生认为研学旅行活动既能寓教于乐,也能激励学生。通过集体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关心他人意识,又培养了团队精神。

    3.学生对于校外的世界充满了好奇,“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他们除了对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感兴趣外,更想亲身实践,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甚至国外的文化风情。

    4. 学生更喜欢在活动中、合作中获得真知灼见。

    (二)进行访谈,明确方向

    对学校分管研学旅行的领导、部分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及学生进行访谈,发现问题,确定主题,明确方向。

    学校层面:研学旅行活动可以扩宽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开展研学旅行课程将是学校实施国家课程的有益补充。可以多开展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红色教育研学旅行活动,了解祖国发展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主要担心活动由学校发起,安全隐患较多,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将追责学校。

    教师层面:研学旅行能够有效拓展中学生的认知广度,提高中学生的认知能力、自我思维能力。但是教师将成为研学旅行活动的直接组织者,学校没有研学旅行专项经费,教师参与活动的费用学校很难解决,研学旅行中一旦出现安全问题,会追责教师。

    家长层面:赞同并积极支持学校组织研学旅行活动,活动可以让孩子摆脱纯粹书本学习,让学习伴随着活动自然进行。自然世界的丰富多彩、社会生活的五彩缤纷,学习的兴趣油然而生,孩子内在驱动力增强,核心素养在探索、追问、研讨、合作中不断提升。

    学生层面:研学旅行可以让学生领略到祖国的大好河山,可以学到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拓展视野,丰富知识,调节情绪,学会合作。

    (三)结合调查实际,定主题,规划研学路线

    1. 上街区已形成独具特色的万亩花椒基地、优质林果基地、

    食用菌生产基地和日光蔬菜大棚基地等“四大农业产业基地”,

    所出产的“大红袍”花椒和“柏庙皇梨”,已成为区域现代农业的知名品牌。利用这一优势我们设计了主题为《走进农林,拥抱自然研学之旅》。

    2. 上街区是河南省省会郑州市的市辖区,郑州市西部新城组

    成部分,始建于1958年,是因国家根据“二五”计划—建设第二个铝工业基地而设立的一个工业型城区,亚洲最大的氧化铝生产基地,素有“铝都”之称,是中国铝工业产业聚集地。根据这一资源我们设计了《工业强国,少年飞翔——铝都兴盛之旅》。

    3. 虎牢关唐朝以后称为汜水关。又名虎关、武牢关、成皋

    关、古崤关,因传闻周穆王曾将进献的猛虎圈养于此而名虎牢。虎牢关已经开始规划建立风景区,把虎牢关的路进行重修扩宽,扩修三义庙(关羽的庙),修整点将台(吕布当年用的)。为让学生重温历史,博览中华文化精深,弘扬民族文化,我们设计了《探访三国古迹,弘扬民族文化》的研学旅行。 

    4.以《探访三国古迹,弘扬民族文化》为课程课例,编写实施方案。

    附:

    探访三国古迹,弘扬民族文化

    郑州市第二外国语中学赴虎牢关、饮马沟研学课程活动方案

     

    一、 课程背景

    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一步推动我校研学旅行工作的扎实、有效开展,结合郑州市“研学在郑州”这一主题,凭借我校地理优势,地处上街,古时即为中原文化的重镇。尤其是地处汜水的虎牢关,更是三国时期的重要关隘。西接洛阳,东衔中州,南连嵩岳,北临黄河,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这里曾经上演三国时期的董卓大战诸侯、三英战吕布、曹操修关公庙、张飞绊马索、吕布点将台和饮马沟、张飞寨、跑马岭、吕布城等,丰厚的历史文化。我校决定开展主题为“探访三国古迹,弘扬民族文化”的研学旅行活动。

    二、 课程设计思路

    学校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的需要,紧紧围绕研

    学活动要求,以培养学生的爱家乡、爱祖国的家国情怀和综合实践能力为核心的设计思路:

    1、利用虎牢关、饮马沟“三国文化”资源的多元性,内容的广泛性,开展多种选题的研究。

    2、充分利用本地三国文化有关资源及学科教学内容为基础,结合学生认知能力和本地实际,整合开发课程,保证课程的实效性、多样性、开放性、互动性。

    3、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人为本,以学生调查、研究、角色体验等形式为主,组织学生走进历史遗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课程主题

    探访三国古迹,弘扬民族文化

    四、课程目的

    本次研学活动以参观走访当地的“三国”旅游文化资源(虎牢关、关帝庙、饮马沟等)为抓手,以研读三国中的人物故事、表演三国话剧、朗诵并创作三国诗词、写研学反思感悟、办研学手抄报等活动为载体,使学生开拓视野,增长智慧,培养正确的道德价值取向和是非判断能力,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树立责任担当意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五、课程意义

    通过“研学”这一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培养中学生爱党爱国爱家乡的责任感,增强学生各学科的核心素养和主流价值观,丰富地区文化底蕴并向纵深发展。以关公精神“忠义仁勇信”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丰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坚定文化自信。深入了解三国人物和三国故事,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取向和是非判断能力。此次研学,挖掘郑州市上街区及其周边“三国文化”系列旅游文化资源,以此为契机,打造郑州市中小学研学旅行的优质课程资源,拓宽学生知识面,强化学生自身成长与地区发展、国家文化间的感情联系。

    六、实施学段  

    八年级学生

    七、研学路线

    1、 上午8:30郑州市第二外国语中学校门口集合出发;    

    2、9:00到达虎牢关旧址,参观虎牢关碑文;

    3、9:30 到达关帝庙,参观关公像和关帝庙碑文;

    4、10:00 到达饮马沟,参观吕布骑马雕像,饮马亭和三国典故长廊;

    5、10:30 分组畅谈三国经典,在饮马亭即兴诗文创作。

    6、11:00 集合返回。

    八、研学内容

    1、翻阅三国书籍,上网查询三国历史,观看三国视频、电影和电视剧,了解三国历史文化和人物事迹,特别是关于虎牢关、饮马沟、关羽、张飞、吕布等背景知识。丰富学生知识储备,从而激发学生研学的乐趣。

    2、开展三国文化主题活动,活动前以问卷调查做初步了解,活动正式开展,以问题探究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研学。

    3、参观虎牢关石碑、三义庙、饮马沟,听老师和当地老人讲解关公精神和虎牢关历史。在饮马沟读三国诗句、观吕布英姿,同学们临江赋诗,歌咏抒怀,感念英雄,重温三国。

    4、了解虎牢关的地理位置,政治、文化、经济、历史等有关知识。把虎牢关的历史地理文化背景与两汉的东都洛阳相结合,深入理解虎牢关地理文章的重要性,从而更加理解诸多战争发生于此的缘由。

    5、创办三国文化系列手抄报,表演三国小话剧,通过诗朗诵来升华感知。

    6、整合诗词文章创作,出版三国文化专刊报纸。从关公精神“忠义仁勇”、吕布勇冠三军、文物保护、景点开发、人生感悟等角度,加深学生对历史的感性理解和理性思考。

    九、课程实施

    (一)课程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2020年6月7日——2020年6月8日):主题生成阶段。经过小组讨论,我们上了一节主题生成课,最终把“探访三国古迹,弘扬民族文化”确定为研学活动主题。

    第二阶段(20209月9日--20209月13日):制定研究方案。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小组成员分工、确定组长、拟定研究计划,完善研究步骤。

    第三阶段(2020年9月14日--9月18日):展开探究。在梁老师、马老师、王老师等4位教师的指导和跟踪下,所有研学学生按小组分工完成自己的任务。

    1、2020年9月14日 问卷调查。根据研学活动主题设计调查问卷,我们随机抽查了60份学生的调查问卷作为样本,从学生对三国文化的兴趣、认知度、生活影响等方面采集了相关数据,对调查结果进行研究分析,确定研学任务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2、2020年9月15日—9月16日,上网、去图书馆查阅资料,研读三国相关人物故事及相关文化知识,进行研学前的知识储备。了解虎牢关的历史和地理文化、三义庙历史、关羽、张飞、吕布等人事迹、精神以及他们与虎牢关的故事,虎牢关和饮马沟的开发情况。

    3、2020年9月17日,实地探访前的准备。根据活动路线,制定安全应急预案、安全保障措施及安全责任制度,对参加研学的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

    马老师在八一班教室给即将研学的学生上了一节行前准备课。向学生告知活动路线,研学内容,研学要求,宣讲安全注意事项,为研学活动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4、2020年9月18日,实地研学。 2020年9月18日上午8:30郑州市第二外国语中学校门口集合出发。9:00到达虎牢关旧址,参观虎牢关碑文,了解虎牢关的历史变迁,知道历朝历代对虎牢关的管辖及重视程度。从碑文的破损启发学生保护文物、尊重历史的意识。 9:30 到达关帝庙,参观关公像和关帝庙碑文,知道三义庙就是关帝庙,而且是最早的关帝庙。了解三义庙的修建缘由及历史背景知识,深化关公精神“忠义仁勇”的内涵,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增强责任担当意识。 10:00 到达饮马沟,参观吕布骑马雕像,饮马亭和三国典故长廊。引导学生重温三英战吕布的历史知识,通过故事讲述,让学生自主表达对吕布这个历史人物的看法,培养历史辩证思维。10:30 分组畅谈三国经典,在饮马亭即兴诗文创作。读诵三国文化典故长廊,深化三国文化认知。学生自主创作诗词,发挥文学素养和创作思维。期间,师生以歌曲、戏曲等形式,表达对三国文化的喜爱。11:00 集合返回。

    第四阶段(2020年9月19日—23日)成果展示。研学后,小组分工合作,以抒写感悟、办手抄报、表演话剧、朗诵诗词、创作诗歌、创办一期以研学活动为主题的校报等形式,把研学成果进行推广、交流,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家乡文化底蕴,深化三国文化理解,增强作为上街人的自豪感。

    十、 课程评价

    (一)让学生填写研学活动自我评价表,对自我管理、实践活动、协作精神等方面进行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

    (二)挑选出优秀的手抄报,进行以“三国文化”为主题的手抄报展。

    (三)举办以“三国文化”为主题,集话剧、古典舞、诗词朗诵为一体的汇报演出。

    (四)对学生原创优秀诗词、研学感悟进行评奖并以学校公众号的形式进行推广。

    四、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一)存在安全隐患。安全问题是制约活动开展的重大因素,虽然学校给每位学生买了商业险,可是旅途中涉及多种交通工具的使用,不确定因素较多,最终的安全问题还是会追责到学校。为规避风险,减少安全状况的发生,研学活动的推动和推广很困难。

    (二)研学旅行师资队伍不理想,影响研学旅行的有效实施。研学旅行课程具有很高的“综合性”,对教师们的能力及综合知识都有很高要求。目前,大部分学校都还没有为研学旅行课程配置专业教师或者增加相关教师的数量,多数由班主任或者相关教师来负责研学旅行工作,可是他们的学科知识储备对具有很强“综合性”的研学旅行课程来说还远远不够。

    (三)研学旅行需要经费支持,学校没有这方面的专项经费,需要家长给予支持,而部分家长认识浅薄,影响活动开展。

    (四)理论学习不够,对很多问题和策略的理解不够精准。

    五、课题研究的下一步计划

    (一)课题组成员继续深入学习理论知识,认真研究相关文件,做好家校沟通,步调一致推动研学旅行课程实施,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二)进一步完善以探访三国古迹,弘扬民族文化”为主题的研学旅行方案。

    (三)通过“探访三国古迹,弘扬民族文化”研学旅行的实施,制定研学旅行手册。

    (四)通过“探访三国古迹,弘扬民族文化”研学旅行的实施,形成研学旅行成果集。

    以上是课题研究的阶段总结,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这也正是我们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改进和努力的方向。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协作、不断探索,以圆满完成课题研究工作。

     



您还没有登录,登录后才可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