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教育科学课题研究平台欢迎您! 全部课题登录

课题名称: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实践研究

积分标准及内容要求操作手册
5 成员
110 话题
249 回帖
立项
2019-05-20
开题
2019-05-21
2019-09-15前
中期
2019-11-10
2019-12-30前
结题申请
2020-05-13
2020-05-16前
结题
  • 为留守儿童搭建沟通的桥梁

    为留守儿童搭建沟通的桥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以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加快,农民外出务工、经商现象十分普遍。许多儿童因种种原因而“留守”在家里,失去了直接监护人,使孩子面临无人监管的“真空”状态,作为农村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他们在心理健康与道德品质、体质健康等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生活上缺少照料,思想上缺少正确引导,学习上缺少辅导,心理上缺少疏导,行为上缺少教育,”监管教育严重缺失,已成为制约“留守儿童”有效管理,影响其健康成长的严重社会问题。
    作为多年从事小学高年级教学的班主任,近年来我所教学的班级留守儿童总体比例呈上升其实,在连续三年的统计中,留守儿童分别占班级学生的15 %、18%和 20 %,据本人调查,这些留守儿童在被监护的类型主要有三种:一是隔代监护型;二是亲朋监护型;三是单亲监护型。从三种监护效果来看,单亲监护下的儿童成长环境相对较好。笔者经过对这些留守儿童在性格表现的分析,发现这些留守儿童大都有以下问题:
    一、 性质柔弱内向。 留守儿童年龄幼小就离开父母,父母关爱严重缺失,尽管有些是爷爷奶奶或亲朋监管,但毕竟与父母亲疏不同,遇到困难就会感觉柔弱无助,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性格内向,郁郁寡欢。  
    二、 自卑心理障碍。儿童大都具有攀比心理和强烈的自豪感,而父母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就像失去了坚强的依靠和保护,因此和有些父母在身边的孩子相比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有的甚至自暴自弃,丧失信心,学习不求上进。  
    三、 孤独无助心理。留守儿童因为父母外出在家里感到空落感到孤独,近而产生心里骚动和抑郁等问题。   
    四、怨恨父母的心理  少数留守孩子不理解父母,特别是高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思考能力,他们有的会片面地认为家里穷,父母没有能耐,才外出打工,由此产生怨恨心理。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和父母产生情感隔膜,甚至怨恨父母无情。从而导致疏远父母。
    “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社会转型期的特殊产物,它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结构转型,城市化进程加快而产生,有着极其复杂的、综合性的社会背景因素。从笔者调查情况来看,导致留守儿童性格缺陷,影响他们健康成长的因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一、家庭教育的缺失
      我们知道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对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具有很大影响,父母的呵护和关爱,是儿童最为安全 、温馨的环境,在爱的环境中成长是孩子的基本需要。但对“留守儿童”来说他们享受不到这一正当的权利。 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不在身边,对留守儿童学习方面的帮助和监督大大减少,甚至完全没有,使孩子在学习方面处于一种无人过问的状况。学好了,没人夸;学坏了,无人管。渐渐使孩子对学习产生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孩子的精力不放在学习上,自然就要在其它方面加以消耗,于是其行为开始出现偏差,各种超越道德、规则的行为开始在孩子身上出现。隔代监护的爷爷奶奶因为对孩子亲情缺失状况的同情,过分溺爱或者亲朋好友的监护中常常出现只在生活上关心负责,对学习及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无暇顾及,于是在孩子行为稍有出格的时候也不会加以管束,使孩子在偏离健康发展轨道的方向上越走越远。缺乏管教引发行为失范甚至越轨,这种状况在留守儿童身上体现极为普遍。
    二、学校教育功能的弱化。
    学校教育重视应试教育,对学生的评价与对教师的考评总是围绕着考试成绩在做文章。这导致现实中教师把教学重点放在应试上,主观上忽视思想品德的教育,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社会环境的影响。
    环境是不可忽视的教育影响因素,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不在身边,难以对他们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约束。留守儿童不在学校如缺乏管理,上网、玩游戏,甚至结交一些社会不良青年,势必对留守儿童带来极大危害。
    作为教师,如何正确引导留守儿童走上健康成长之路,消除他们心中的阴影,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一个重要课题,笔者从多年与留守儿童进行交流的体会中,认为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应该充当起以下几种角色:
    一、班主任辅导员的角色
    班主任辅导员平时与孩子们接触的机会最多,利用这个角色与留守儿童进行沟通要注意几个方面:1、交流时表情不能太严肃。留守儿童情感比较脆弱,与其沟通要语言温柔,否则留守儿童对你的话无法接受。2、谈话的地点要讲究。不宜在同学面前交流,那样会让他们觉得很没面子,也不宜在办公室交流,面对其他老师他们会有一种畏惧感。应在人少的地方进行。3、不宜谈过多有关学习的话题。留守儿童多数学习成绩不很理想,总是以学习为话题,留守儿童不愿接受也不会接受。4、谈话时机可以在留守儿童有情况下进行。对他们进步了可以鼓励,犯错误了可以及时帮助他。5、利用班队会课让留守儿童感受班集体的温暖。有一次我是这么设计班队课的:队会主题名字是“同在蓝天下”。通过留守儿童说说自己的愿望、表达对父母的思念等一系列活动,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团结协作精神,让他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学会感恩、懂得感恩,知道如何做一个阳光少年。
    二、父母的身份
    “留守儿童”由于在情感上缺少健全的关爱和沟通的环节,容易产生心理障碍。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关怀,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的支持,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一些差错得不到及时的引导、纠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如普遍的自卑心理,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内心压力较大,害怕被别人欺负,寻求保护或自我保护的意识特别强,在自我保护行为上出现过激行为等。
    教师要充当留守儿童的父母角色比较难,这就需要我们找准契机,对留守儿童节以关爱、照顾。例如:留守儿童生病了,可以带她到医院看医生,打针害怕时抱住她,抚摸她。他有成绩时及时鼓励他,奖励他,就像父母鼓励自己的孩子一样。天冷了问问衣服穿够了吗?下雨时带伞了没有?今年的儿童节你准备怎么过等等,从生活情感上让留守儿童感知到父母之爱。
    三、朋友的身份
    建立留守儿童专项档案,有效掌握留守儿童各方面发展变化状况。专项档案对留守儿童的家庭结构背景、学习生活及心理发展变化状况进行详细记录,这样既可以加强与留守儿童的父母、抚养人或监护人的联系,又可以及时地发现在留守儿童身上的新变化、新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监督和管理。学校钊对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情况,为留守,儿童逐一落实帮扶教师,负责在思想、学习、生活上给予指导、帮助减轻留守儿童的孤独感。
    四、心理咨询师的身份
    班主任老师在健康教育时间每个月进行一到两次的心理健康教育,让班主任在增进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同时设置个别心理辅导。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贯穿在留守儿童中间,注重发挥教师在心理咨询活动中的人格魅力,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在此基础上,还要注重和留守儿童之间进行沟通,留守儿童中也有一部分是品学兼优的孩子,如果让他们之间进行沟通效果也会比较理想。因为他们之间有相同的经历,教师可以创造一些这样的机会给他们,让留守儿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也可以结对子进行。同时要及时与家长联系,做到家校管理双管齐下,建立“留守儿童”家长联系热线,通过书信、电话、家访召开家长会等形式,与“留守儿童”的家长主动沟通,经常联系,让家长及时了解掌握孩子的情况。
    我想,留守儿童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班主任老师只要用心去观察发现留守儿童的成长变化并及时引导他们,发挥自己的多重身份,那么,同在一片蓝天下的留守儿童一样能健康成长。


您还没有登录,登录后才可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