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教育科学课题研究平台欢迎您! 全部课题登录

课题名称:农村小学三年级语文(部编教材)习作教学策略的研究

积分标准及内容要求操作手册
5 成员
157 话题
431 回帖
立项
2019-05-20
开题
2019-08-22
2019-09-15前
中期
2019-11-17
2019-12-30前
结题申请
2020-04-17
2020-05-16前
结题
  • 我的作文主张

                       我的作文主张

                                      白金声

    作文是一种能力,是学生一辈子要用的能力,是他们安身立命、求得生存与发展的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这种能力呢?不才提出十个主张,愿意和大家交流,这十个主张是:1.及早起步;2.引向生活;3.培养兴趣;4.开阔思维;5.读写结合;6.文语同步;7.大小交错;8.内外相通;9.师生批改;10.亲自“下水”。

    1.及早起步。

    作文绝不是从第二学段开始的,如果是这样,那就晚了。我认为,作文始于识字,小学生入学后,认识了几百字,会写一些常用的简单汉字,便能写话了。我们应该抓住小学生作文心理的最佳期,因势利导,让他们拿起笔来,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如部编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有这样一个训练内容:“新年快到了,给家人或朋友写一句祝福的话吧!”教学时,通过说一说祝福送给谁、祝福什么、谁送的祝福、什么时候送祝福,引导学生掌握祝福语的写法,这便是一例。写话是作文的开始,从写一句话到写几句话,再到写一段话,这就是小作文。当然,作文教学不能躐等,一开始就让学生写四五百字的有头有尾的大文章,那是小学高年级的要求。

    2.引向生活。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感情及一切材料都来自现实生活。学生积极地参加实践活动,写出的文章就有特色。因为在实践活动中,儿童的多种分析器作用于同一对象,在大脑皮质形成多种分析器的神经联系,这种联系长期地牢固地保存在皮质内,儿童一旦回忆起当时的活动情景,就能顺利进行写作。所以,小学作文教学要向生活开放。我们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带领学生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为他们提供广阔的认识天地,让儿童在各种活动中接受教育,增长知识,开拓视野,只有这样,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才会充实、生动、活泼,有血有肉。

    3.培养兴趣。

    从心理学角度看,兴趣是一种内在力量,它能促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求知欲,从内心产生一种自我追求的力量。就作文教学而言,教师一旦激发和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就会自觉地写,自觉地练,从而促使写作能力主动地得到发展。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方法有:向学生进行写作目的教育,使儿童懂得写好作文的重要性;经常表扬那些认真学习和刻苦练习写作的学生;创设情境搞即兴作文;自由命题写自己的见闻;适当开展作文竞赛活动等。

    4.开阔思维。

    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是作文的基本功,其中思维力是核心。就写文章来说,客观事物反映到人的头脑中,必须经过缜密的思维活动,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讲,作文训练主要是思维训练。在作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主要是指导学生对面临的作文材料进行系统的思考,学会谋篇布局。要根据已占有的材料确定好文章的中心思想,然后根据中心考虑哪些材料写进去,哪些材料不写;哪些多写一点,哪些少写一点;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给文章搭架子。

    5.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规律,读写结合的共同点是思维训练。因为读是内化的吸收,是对语言的理解,其过程是:理解→思维→吸收;写是外化的表达,是对语言的运用,其过程是:观察→思维→表达。我们要抓住读写结合的共同点来以读悟写,以写带读。读写结合有五条对应关系:(1)解题与审题;(2)归纳中心与表达中心;(3)分析课文与布局谋篇;(4)捕捉重点段与突出重点段;(5)品评语言与遣词造句。

    6.文语同步。

    叶老说:“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必须得“说”,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必须得“写”,读写应密切结合,同步进行。心理学实验表明,初学作文的儿童,对同样的题材,说清了再写与不说就写,效果大不一样,前者优于后者。文语怎样同步进行呢?我认为:第一要先说后写。每次作文前,首先要引导学生说立意,述提纲,谈开头,讲片段,议结尾。第二要开设口头作文课,加强口语训练。练习的形式有看图说话,口述见闻,演讲辩论,说讲故事等。

    7.大小交错。

    任何一篇文章都是由几个或更多个在内容上有着内在联系的片段组成的,片段与整篇文章,犹如一台完整的机器与组成这台机器的零件一样,息息相关,一脉相承。精制合格的零件必然能装配出质量优良的机器。因此,要完成“课标”的要求,就必须加强片段训练。可以单周一次大作文,双周一次小作文,两者交替进行。在训练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注意训练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就片段训练的内容看,不外乎是一处景物,一件物品,一只动物,一株植物,一幅肖像,一席对话,一些动作,一番心理等。片段训练要求明确,内容单一,结构简单,形式灵活,容易掌握。

    8.内外贯通。

    作文是创造性的劳动,没有什么秘诀,更无可以直接套用的公式。文章要写得好,主要得多说多写。欧阳修说,作文“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多说多写光靠课内有限的时间练习,显然是不够的,因此必须开辟第二课堂。多说,可以结合课外活动,如主题会、故事会、读书报告会等,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练习口头表达。多写,可以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所见所闻让他们写观察日记,写周记,结合课外阅读和听广播、看电视等活动,写读书笔记,写观后感。

    9.师生批改。

    批改,如果教师包办代替,那是勤而无功、劳而少效的;如果一股脑儿全部推给学生,必然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最终达不到目的。几年来,许多老师在作文批改上大胆进行改革实验,摸索出不少新经验,其中,教师批,学生改,效果最佳。这种批改方法,既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教师批学生改的具体方法是:教师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错别字,用错的标点,使用不当的词语,以及病句等,只用符号勾画出来,对篇章结构上的毛病,或内容不健康的地方,通过批语指出,然后把改的事交给学生去做。这就变教师的单边活动为师生的双边活动,有利于作文效率的提高。

    10.亲自“下水”。

    教师“下水”与学生同泳,是一种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叶老指出:“唯有老师善读善写,乃能引导学生渐进于善读善写。”此话说得多么中肯!教师“下水”好处有四:(1)可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2)可以感知作文甘苦与得失;(3)可以获取指导学生作文的及时信息;(4)可以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教师“下水”方式大体有三种:(1)写前“下水”,能启发学生弄清写作的要求;(2)写中“下水”,能帮助学生解决写作中的具体困难;(3)写后“下水”,能引导学生突破写作中的难点。教学中,教师应根据需要进行。

     



您还没有登录,登录后才可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