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教育科学课题研究平台欢迎您! 全部课题登录

课题名称:小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以四季创“艺”校本课程为例

积分标准及内容要求操作手册
5 成员
32 话题
86 回帖
立项
2019-05-20
开题
2019-09-13
2019-09-15前
中期
2019-12-17
2019-12-30前
结题申请
2020-05-12
2020-05-16前
结题
  • 小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以四季创“艺”校本课程为例

    一、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在《小学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的指出:“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也明确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要提高认识、发挥美育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根据各级各类学校的不同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美育活动。”

    笔者长期承担小学美术教学及《四季创“艺”》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工作。无论在美术课堂,还是校本课程中,笔者发现:

    1.学生缺乏对艺术的感知能力

    在艺术的感知方面,学生对“美”理解比较片面,不善于留心观察与发现周围人、事、物中的美。

    2.学生缺乏对艺术的鉴赏能力

    在艺术鉴赏过程中,大多数同学始终保持沉默,参与率不超过20%,并且学生对艺术的鉴赏多数停留在“好看”与“不好看”、“像”或者“不像”这类浅显的理解上,具有僵化的“写实主义”审美标准。

    3.学生缺乏对艺术的创造能力

    在艺术创作中,学生表现出来的“拘谨”“造型固化”“模仿能力远超自主创作能力”等问题也十分严重,导致学生离开课件、离开示范,几乎难以进行艺术创作。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 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艺术审美认知是一种感性和理性结合的教育, 既传播艺术知识, 又对人的艺术创新能力和思维培养起促进作用。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 身心发展的速度加快, 他们的艺术审美心理也明显的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小学艺术审美就是要通过审美活动, 培养学生感受艺术、鉴赏艺术和创造艺术的能力。

    2. 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品位, 激发学生的生活趣味。

    小学生的童年时光大部分是在学校度过的, 由于心智正在发育中, 心理年龄处于崇拜权威阶段, 学校艺术生活对儿童影响巨大。小学六年的学校艺术生活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儿童的童年是否快乐, 决定着一个儿童对待生活的态度, 未来生活价值的形成, 以及未来生活的品位。如果学生在学校中接受了有效的艺术审美教育, 具备一定的审美知识, 就能够体会到知识和生活中的美, 他们的童年生活必定不会过于简单、无聊、苍白与无趣。强化儿童艺术审美教育, 不但可以提升小学生的审美品位, 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准与高雅的艺术格调, 也可激发学生的生活热情, 丰富学生的生活认知, 促进学生更加热爱生活, 热爱社会。

    3. 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有利于确立美的标准, 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艺术审美认知能够帮助小学生确立美的标准与视角, 以一种美好的态度与视野来看待世界与他人。当他们以审美的眼光关注自然, 便会在自然中发现美;当他们以审美的眼光看待他人, 就会发现他人的美。当小学生以审美的眼光关注老师与同学, 便会在老师与同学的神态、言语和动作中找到美。

    4. 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推进美术教育改革, 全面提升学校美术教育质量。

    强化美育工作, 培养小学生艺术审美能力, 符合小学美术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中指出, “使学生具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美育渗透于德育、智育和体育中, 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点, 小学美术教育是学校美育工作的主阵地, 培养学生的审美认知能力, 对于提升学生审美素养, 提高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质量, 提升学校美育工作水平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概念的界定

    审美能力是指人感受、鉴赏、评价和创造美的能力。审美感受能力指审美主体凭自己的生活体验、艺术修养和审美趣味有意识地对审美对象进行鉴赏,从中获得美感的能力。

    三、本课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当今美术核心素质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我发现,国内教育界有关这方面研究的各类杂志、期刊、论文正在不断丰富、不断更新,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一本是专门研究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专著,有的只是一些零散的研究,不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笔者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仍亟待解决,对此的研究很有必要。

    (一)国外研究现状

    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 (Harvard Gardner) 所主持的“哈佛大学零研究计划” (Harvard Project Zero) 对此儿童审美问题进行了长时间的研究。加德纳概括出儿童从出生到青年期审美感知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其中, 小学阶段主要包括写实主义高峰 (7-9) 和审美感受性的出现 (9-13) 两个阶段,从心理学的角度阐释了不同阶段儿童的审美特征。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专家学者从“唤醒感官要素”“融入自然生活”“激发学习兴趣”等多种途径研究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努力尝试改变小学美术课堂现状。

    吴雪钦在《小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中指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当立足课堂,培养审美认知,关注生活,培养审美感知,留意自然,培养审美情趣;

    李志涛、徐淑凤的《浅谈美术教育对中小学生审美理解力的培养》提出了审美理解力的培养结构包含:唤醒学生多种感官要素,鼓励学生进行创作,丰富教学活动等;

    陈桢在《探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中提出要丰富理论知识、打下坚实基础,激发学习兴趣、懂得欣赏评价;融入自然生活、提高审美素养等。

    四、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对培养学生艺术感知能力的研究,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

    2.通过对培养学生艺术鉴赏能力的研究,帮助学生学会美术鉴赏的方法,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美术术语及相关的理论和独到的观点来评价艺术作品,对美术作品具有较好的鉴赏能力。

    3.通过对激发学生艺术创作能力的研究,充分调动学生创作热情,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创作方法和技巧进行艺术创作。

    五、课题研究内容

    1.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艺术感知能力的提升策略研究

    2.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3.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艺术创作能力的激发策略研究

    六、课题研究方法

    1. 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需要,在研究进行之前,组织学校学生、教师、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审美能力的理解、对艺术课堂的期望、以及对开展艺术活动的建议。通过问卷调查,为研究提供依据,并针对研究过程中存在问题及时进行调整。

    2. 文献资料法。通过著作、报刊、杂志、网络等各种渠道,了解写作教学的研究现状,吸收借鉴先进理念,洞悉研究的最新情况。

    3. 行动研究法。结合教师教学实际,重实践研究,在课上及课后认真思考与落实。

    4. 经验总结法。在实验过程中,积极反思并记录有一定价值的随笔,最后进行汇总,形成整体实践成果。

    七、课题研究的创新点和应用价值

    1.本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本课题研究是依托《四季创“艺”》校本课程,在借鉴相关成果的基础上,以课堂实践为主要手段,以提升学生审美能力为目标,制定符合校情、学情的课程体系及教学方法。在进行课题研究时,注重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和实践的体验性。

    2.本课题研究的应用价值

    小学生艺术审美能力对于提高学生艺术素养, 提升生活品味与趣味, 创建和谐的人际关系等具有重要的价值。

    八、研究条件和保障措施

        (一)研究条件

    课题负责人:熊梦雪,荣获经开区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校本课程建设先进工作者,一直从事小学美术教学工作及校本课程开发工作。

    成员马帅婷,一直从事小学美术教学工作,辅导的学生屡次获奖,在多次比赛中获得区级、市级、省级优秀辅导老师。

    成员田璐嘉,从事小学美术教育三年,多次在手工大赛、现场画大赛荣获优秀辅导老师,郑州市中小学美育比赛中辅导的学生获得三等奖,荣获优秀辅导老师。

    成员郭依霏,从事小学书法教育,毛笔硬笔皆善,多次获得现场书画大赛优秀辅导教师。

    (二)研究保障

    1.组织保障:学校领导对本课题的申报给予了高度重视,成立学校教科室专项指导工作。

    2.物质保障:学校为课题组的各项研究、活动,提供必要的硬件、软件支持。

    3.时间保障:课题组成员将在时间上给予最大的保障。

    4.人员保障:课题组成员都能够积极参加课题研究工作。

    九、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熊梦雪:课题负责人,负责课题申报、分工、制定研究计划、完成研究报告。

    马帅婷:负责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艺术感知能力的提升策略研究。

    田璐嘉:负责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郭依霏:负责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艺术创作能力的激发策略研究

    郑贻文:负责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十、研究进度与计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9.2--2019.3

    1)对我校学生、教师、家长进行调查和分析。

    2)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供研究的思路,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3)课题申报。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9.4--2019.12

    1)开展理论学习,学习与写作教学等相关的理论。  

    2)按照课题研究方案与计划,将研究内容渗透于日常教学工作中。 

    3)借助日常常态课、组内教研课、组内校本教研等活动与同组教师探讨交流。 

    4)及时总结、整理经验,调整不足,对日常活动做记录与反思。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20.1--2020.2

    1)对于研究有关的各种现象做总结,并归纳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

    2)撰写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3)完成结题并按时上交。

    十一、预期成果

    1.有形成果

    1)研究报告;

    2)校本课程优秀案例;

    3)各类活动资料。

    2.无形成果

    1)学生对艺术有兴趣,形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创造的好习惯;

    2)学生审美能力有所提升。



您还没有登录,登录后才可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