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教育科学课题研究平台
郑州市教育科学课题研究平台欢迎您! 全部课题登录

课题名称:延时服务有效实施路径研究

积分标准及内容要求操作手册
5 成员
2 话题
0 回帖
立项
2022-07-11
开题
2022-12-25
2022-09-12前
中期
2022-12-25
2022-12-26前
结题申请
2023-04-13
2023-04-14前
结题
课题信息
  • 基本信息
  • 研究背景
  • 研究基础
  • 课题名称:延时服务有效实施路径研究

  • 关键词:“双减” 延时服务 多元化

  • 课题级别: 一般课题

    立项编号:2022-ZJKYB-X01-172

  • 立项单位:郑州市第三十四中学

    负责人:王芳

  • 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和伟大复兴,真正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遵循教育规律,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双减”政策,参照《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构建教育良好生态。近年来,全国各地积极开展“双减”活动,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确实取得了一些成效,从评价引领、专业指导、平台服务等方面指明方向,提质量增实效的教育行动势在必行。
    发展素质教育,大力推广应用优秀的教学成果,努力打造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但是改革中也存在一些困惑与问题。近年来,中小学“三点半”放学的现象,带来了许多社会难题,家长因上班没办法接孩子,只能请老人帮忙,增加了过重校外负担,也加大了家庭经济负担,造成了“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不良效应,广为社会关注,成为社会难题。为解决这一难题,国家倡导中小学校开展课后延时服务,解决家长接送难、学生课后没地方去的难题,充分利用放学后的时间,用丰富多彩的延时服务,提供学习和发展的足够空间。那么,“双减”之后该如何提质增效?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着眼于学生的身心健康,通过多元化的延时服务模式,破解当前“双减”政策下的延时服务难题。

  • 国家有关部门积极推进课后延时服务工作,郑州作为试点城市,积极推进课后服务工作,但同时部分学校的课后服务还存在一些问题:课后延时服务时间偏短、内容单一、吸引力还不够强等问题,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大延时服务力度,提高课后延时服务质量,提高其丰富性和趣味性。
    我们学校制定出课后延时服务实施方案,增强课后延时服务的吸引力。教职员工全员参与,但是学生和家长的需求不同,单一的延时服务难以同时满足23个教学班的需求,所以学校根据教师的个人特长设置丰富多彩的延时服务课程很有必要。让学生选择自己有兴趣的课程,老师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核心素养。
    我们的课后服务能不能做好,能不能有吸引力,关键看我们的课后服务有没有魔力和魅力,能不能吸引住学生,能不能让家长放心。为得到更多的“粉丝”,老师们要绞尽脑汁,积极投入到延时服务中,纷纷变身为延时服务课堂的“达人”。家长们也毫不示弱,延时服务以来,已有100多位家长主动申请要加入课后服务“家长大讲堂”,他们要求发挥各类职业各个领域的个人优势,教孩子们积累一些生活常识,掌握一些小技能。课后服务能不能做好,家校合力,减负和延时服务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课题论证
  • 研究目标
  • 研究内容
  • 研究方法
  • 研究计划
  • 1、为进一步提升延时服务的有效性,满足学生多样化课程需求,构建丰富多彩的多元课程,提供菜单式服务方式,全面提升延时服务质量,实现减负增效。
    2、通过建立健全延时服务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制度建设,规范延时服务师生管理,形成常态化安全管理工作机制。

  • 为确保学校的“主阵地”作用,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基于核心素养的要求,促进延时服务的多元化发展:
    1、多彩社团课堂,精彩连连不断。学校开设各种社团课。
    2、立足基础知识,因材施教增效。学校可以安排各科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学科教学优势在各班轮流开展。
    3、凸显劳动教育,提升生活技能。总书记强调劳动教育说“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
    4、发挥地理优势,学习本土文化。充分利用学校的课后服务资源,组织学生到博物馆等地方参观学习,让学生学到校内课堂上学不到的郑州本土文化知识。
    5、观看红色经典,立根树魂兴国。开设红色电影赏析课程,让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精神,加深学生对民族精神的认识。
    6、航天奥运精神,传承奋力拼搏。我国神舟飞船的成功发射,彰显了大国的科技进步和雄厚国力。培养学生不畏艰难、刻苦钻研的精神。
    7、利用好多媒体,做好免费网课服务工作。
    课后延时服务在学校结束后,为帮助学生在家的继续学习,学校征集、免费向学生提供高质量专题教育资源、学科的学习资源。
    8、家校合力共建,探索服务良策
    充分发挥家长的优势,积极参与学校的课后服务,拓宽课后服务途径。

  • 第一阶段: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调查分析法。
    第二阶段:主要采用教育实验法、行动观察法、量表评价法等,对实践进行探索和反思。跟踪不同学科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个案分析,研究提升“双减”政策下课后延时服务的效率。根据课题方案实施研究,通过不断研究,发现新的问题,及时调整方案,提出新的实施策略,付诸实践,如此循环。
    第三阶段:主要采用案例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等,对实践进行总结评价,行之有效的活动或课堂继续发挥其作用,效果不佳的进行改进或是调整,形成一套有效的延时服务体系。

  •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 2021年11月——2021年12月,实施调查研究,课程筛选,探讨整个研究过程的课程设置和时间节点安排。
    1、2021年11月,确立课题组核心研究成员,组织全体成员学习“双减”和课后延时服务相关的文件精神。
    2、11月下旬,组织调查问卷。问卷调查学生和家长对于延时服务的类型、课程、时间等方面的需求,为后期开展课题提供依据并积累原始资料。
    3、12月,进行课程内容、时间、模式探讨,边探索边思考边改。
    第二阶段 具体实施:2022年1月——2022年8月,启动实施,推进定型的多元化课程设置,根据学生的综合素质评定进行数据分析,设计适合本校学生的多元化课程并开展课后延时服务。
    1、2022年1月-6月全面深入开展延时课程,课题组成员定期交流观摩,教研反思。
    2、7-8月课题组老师总结课程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反思并编写相关论文。
    第三阶段 总结反思:2022年9月——2022年10月,分析整理资料,撰写结题报告。
    1、收集整理课题过程中所获得的各种信息和资料,并分类归档。
    2、课题组成员进行成果总结,并撰写实验研究报告,做好课题结题工作。
    3、结集汇编优秀的课堂案例。

课题概况
课题负责人:
王芳
课题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