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外相关研究
1976年,美国1500所中小学开设了生命教育课程,20世纪90年代,美国中小学的生命教育基本普及。美国中小学生命教育的目标旨在使学生意识到自我生命内涵的多面性和丰富性,正确地体认生命的可贵,确立正确的生活态度与自我保护意识。
目前国外研究的重点多在于探究自我保护意识和其他变量的关系,即什么导致了自我意识的差异。在不同人群中,自我保护意识的平均分数有很大差异。单独来看,不同学生群体的自我保护意识差异为研究提供了重要数据,鼓励学生多参加校内和校外灵活性课程,多参加校外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Rogers, Beck和Higgins 等认为, 自我保护意识在调节心理健康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与个体的社会适应密切相关。如果自我保护意识对个性系统的协调监督功能丧失,会导致人格分裂并产生双重人格。因此, 要使儿童个性获得健康发展以适应社会生活,必须从小就注重培养和促进自我保护意识健康发展, 即通过自我认识来分析自己的能力, 通过情绪体验来保持健康的情绪生活, 通过自我监督来组织良好的行为方式。
(二)国内相关研究
在我国,学龄儿童的意外伤害多数发生在学校和上学的途中,意外伤害不仅给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