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教育科学课题研究平台
郑州市教育科学课题研究平台欢迎您! 全部课题登录

课题名称:高中美术摄影艺术中审美判断素养提升的实践研究

积分标准及内容要求操作手册
5 成员
322 话题
0 回帖
立项
2024-08-21
开题
2024-08-30
2024-09-14前
中期
2024-12-25
2025-01-10前
结题申请
2025-05-14前
结题
课题信息
  • 基本信息
  • 研究背景
  • 研究基础
  • 课题名称:高中美术摄影艺术中审美判断素养提升的实践研究

  • 关键词:高中美术 摄影艺术 审美判断素养

  • 课题级别: 一般课题

    立项编号:2024-ZJKYB-X05-063

  • 立项单位:郑州市第二十中学

    负责人:苏云霞

  • (一)宏观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着重强调“推进文化自
    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随着文化强国战略的推进,如何提升青少年美术核心素养是我们应该担负起的使命。《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美术课程要培养学生审美判断素养,审美判断是指对美术作品和现实中的审美对象进行感知、评价、判断与表达能力。
    美术课程中摄影直观的图像思维、形式美感和文化内涵,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审美判断素养的提升。
    (二)微观背景:
    (1)学生缺乏对摄影作品和生活中的审美对象的认知敏感度。学生缺乏捕捉摄影作品美和情感的能力。
    (2)学生评价摄影作品的行为方式单一。学生评价思维局限,难以多元化地评价审美对象。
    (3)学生审美存在偏差,没有正确判断标准。对摄影作品缺少独立思考和准确认知判断。
    (4)学生表达能力弱,不善于通过语言、文字和图像等方式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对摄影作品难以用准确、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自己对摄影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3.概念界定
    审美判断:《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美术课程要培养学生审美判断素养,并表明审美判断是指对美术作品和现实中的审美对象进行感知、

  • (1)国外研究现状
    审美判断能力的研究历史悠久,一直是国内外美学领域的核心议题。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开始,审美判断就是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在西方美学史上,康德、黑格尔、尼采等哲学家都对审美判断进行了探讨,形成了不同的理论和观点,但这些观点都强调了审美判断能力在美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为后来的研究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对美术教学核心素养中的审美判断素养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如刘艳(2019)、张悦(2022)、金理(2022)等,他们的研究主要关注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判断素养,以及审美判断在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多种培养方法和应用策略。
    总之,目现对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学方法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对于如何通过摄影提升学生审美判断素养方面的研究还相对较少。我们将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加强实践研究,并借助摄影课程的开展,总结和学习有效的教学模式和经验,开发更适合我校学生的教学实践。

课题论证
  • 研究目标
  • 研究内容
  • 研究方法
  • 研究计划
  • (1)通过开展美术活动,加强审美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美、感知美,并依据学生发展情况制定合理的课程计划,设计专业的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审美感知能力。
    (2)通过差异化个体研究,打破作品评价标准的局限,探索系统化、多元化的评价思维和方式,建构多角度、立体化的评价思维,提升并拓展学生对审美对象评价能力。
    (3)通过深度解读教材,挖掘摄影艺术史,增加对摄影艺术的全面认知,了解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不同风格的摄影作品,提升学生对作品审美判断。
    (4)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促进学生表达能力。

  • (1)在案例分析、作品欣赏的基础上对审美感知的研究。
    (2)基于教材内容和学生“二次创作”的多角度评价研究。
    (3)在掌握摄影作品判断的方法和技巧的基础上的审美判断研究。
    (4)基于摄影作品鉴赏和审美体验的精确表达研究。

  • 本课题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行动研究法和实践教学法。
    (1)文献研究法:充分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电子资源数据库等途径,搜集相关的国内外文献,了解高中美术摄影艺术与审美判断能力的提升实践研究现状,吸收借鉴他们的做法,为课题的开展提供思路。
    (2)问卷调查法:在课题研究前期,主要用这种方法对当前高中美术摄影审美教学的开展情况和学生基本学情及学习经验等情况进行调查。基于调查研究,可以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实证基础,提升该研究的针对性。
    (3)行动研究法:本课题组以“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为研究原则,让学生拍摄、搜集摄影作品,从而有利于鉴赏、判断、不同风格的作品,提高学习效率,加强学生的行动力度。
    (4)实践教学法: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进行实地拍摄,对贴近现实的主题或场景进行摄影创作。拍摄后,将搜集的优秀摄影作品进行展示和对比,通过相互交流和评价,让学生从优秀摄影作品中汲取表达方式和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教师则在学生感知评价判断和表达实践过程中进行现场观察和引导。

  • 课题研究预计时间为一年(2024年4月-2025年4月),研究分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
    (一)准备阶段(2024年4月-2024年6月)
    (1)收集文献、优秀摄影师作品等资料,确定课题,制定教学实验方案;
    (2)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摄影课程中现状及问题;
    (3)通过理论学习和信息交流,收集数据并形成调查报告。
    (二)积极实施阶段(2024年7月-2024年12月)通过《开题报告》
    (1)对研究的价值、目标、内容、实施的计划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解读,制定详细的实施细则,合理分工;
    (2)挖掘摄影课程理论知识;
    (3)多个教师开展“同课异构”活动,进一步优化课堂设计;
    (4)积极观摩摄影课堂,做好观察记录;
    (5)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基于主题的摄影鉴赏活动(环保、家庭、校园生活等),收集学生作品。
    (三)课题深化、验收阶段(2025年1月-2025年4月)
    该阶段主要按课题方案进行总结,系统梳理材料,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并且参加上级开展的“课题总结交流”“学术研讨”等活动,展示本课题的研究成果。
    (1)对课题相关的实施资料进行统一的分类处理,并邀请专家进行结题论证;
    (2)讨论并梳理实验成果的框架;
    (3)汇编研究报告,总结实验成果的亮点

课题概况
课题负责人:
苏云霞
课题成员:
方建辉
范银芳
顾芳芳
闫小玉